

機構消息
最新消息
「跨境新力量計劃」正式啟動 進一步支援跨境家庭融入社會
跨境學童數目不斷增加,2011 年開始每年增幅達30%,以此數字推斷,2014-2015 年度的跨境學童數字估計達2萬7千人。不少跨境學童每天長途跋涉上下課,不但身心俱疲,更不能參與學校的課外活動。無論學業、課外活動和家庭關係均受影響。
有見及此,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遂於 2011 年開展一項為期三年的「蛻變新力量-跨境家庭共建香江計劃」,計劃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支持,並與羅湖區婦聯 合作,為跨境家庭提供支援服務。服務包括: 家長語言培訓班、親職效能教育、兒 童英語補習班、學童德育培訓、跨境家庭互助網絡等,超過一萬八千個跨境家庭及 兒童受惠。
由於計劃成效斐然,故喜獲馬會繼續資助計劃,撥款金額更由670萬增至逾1,180萬,並將新計劃命名為「跨境新力量計劃」,除了羅湖外更加開南山的服務點。廣受歡迎的學童英語輔導及德育培訓、家長語言培訓、親職教育及互助小組服務將繼續 之餘,新計劃更增設港人圖書室、內地港人網站、跨境學童教師支援及留港跨境學 童家長服務。
出席啟動禮的主禮嘉賓包括香港賽馬會董事范徐麗泰博士、深圳市委副書記戴北方先生、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行政總裁邱浩波先生及中聯辦社工部副部長李運褔先生等。
香港賽馬會董事范徐麗泰博士表示,馬會一直關注社會融和,早於1965年開始支持國際社推行多項服務。「家庭是社會的基石,和睦家庭是建立和睦社會的重要元素,對個人成長和身心健康也起了關鍵的作用。我們希望合適的支援和服務,可以進一 步締造香港與內地和諧穩定的家庭生活,強化彼此的共融和發展。」
剛完成的三年計劃「蛻變新力量 – 跨境家庭共建香江計劃」成就卓著,馬會的捐助 讓一班跨境學童在深圳亦能得到支援,不用於週末長途跋涉來港參加補習班和興趣班,學童的家長也有機會在內地體味香港文化,即使日後來港定居、生活或工作也 不會與社會脫節。
為了評估計劃成效,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於2013年中旬進行了服務成效研究,發現 逾八成半曾接受家長語言培訓服務的家長,對英語及廣東話的掌握有顯著提升,更能幫助學童的日常功課;接近全體跨境學童在參與英語補習班後,英文讀寫技巧有 顯著提升;家長亦反映功課輔導班有助舒緩跨境學童的功課壓力及行為問題;超過八成受訪家長認為親職效能教育有助增強親子關係,而跨境家庭互助網絡小組及活動有助家長及子女深化對香港的認識。
個案分享
在 10 多年前與兒子在廣州居住的陸姑娘,現在定居香港的她說 10 多年前還沒有跨 境學童,但有很多等拿單程證家庭團聚的媽媽和孩子。媽媽最擔心的是孩子到香港唸書時英文跟不上要被迫留級。陸姑娘很開心她兒子當時在廣州上了同樣由馬會贊助,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為準赴港定居人士開設的英文班後,到香港讀書不用留級,今天還在澳洲唸大學。她還在廣州認識了相同背景的媽媽,來港定居後不用傍徨,更互相幫助照顧小孩子、找工作,直到現在還常有聯絡。
跨境學童家長郭女士坦然不諳香港的教育制度,無論選學校或學校的課程都不了 解,全靠中心的資訊和補習班讓她和兒子可以輕鬆地應付香港課程。對比其他沒有 中心幫助的家長要花大筆中介費去選校和補習,她自覺很幸運。而兒子參加完中心 的英文班和適應課程後,對掌握香港的功課變得得心應手,很感謝中心各工作人員的悉心教導。
跨境學童也是香港人,將來都有機會在香港工作回饋社會,盡早支援可讓他們融入香港社會,建立對香港的歸屬感,成為兩地的共融大使,未來的社會棟樑。
(24-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