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news2bg-news-m2

机构消息

最新消息

「跨境新力量」正式启动

跨境学童数目不断增加,2011 年开始每年增幅达30%,以此数字推断,2014-2015 年度的跨境学童数字估计达2万7千人。不少跨境学童每天长途跋涉上下课,不但身心俱疲,更不能参与学校的课外活动。无论学业、课外活动和家庭关係均受影响。

有见及此,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遂于 2011 年开展一项为期三年的「蜕变新力量-跨境家庭共建香江计划」,计划获香港赛马会慈善信託基金支持,并与罗湖区妇联 合作,为跨境家庭提供支援服务。服务包括: 家长语言培训班、亲职效能教育、儿 童英语补习班、学童德育培训、跨境家庭互助网络等,超过一万八千个跨境家庭及 儿童受惠。

由于计划成效斐然,故喜获马会继续资助计划,拨款金额更由670万增至逾1,180万,并将新计划命名为「跨境新力量计划」,除了罗湖外更加开南山的服务点。广受欢迎的学童英语辅导及德育培训、家长语言培训、亲职教育及互助小组服务将继续 之余,新计划更增设港人图书室、内地港人网站、跨境学童教师支援及留港跨境学 童家长服务。

出席启动礼的主礼嘉宾包括香港赛马会董事范徐丽泰博士、深圳市委副书记戴北方先生、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行政总裁邱浩波先生及中联办社工部副部长李运褔先生等。

香港赛马会董事范徐丽泰博士表示,马会一直关注社会融和,早于1965年开始支持国际社推行多项服务。「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和睦家庭是建立和睦社会的重要元素,对个人成长和身心健康也起了关键的作用。我们希望合适的支援和服务,可以进一 步缔造香港与内地和谐稳定的家庭生活,犟化彼此的共融和发展。」

刚完成的三年计划「蜕变新力量 – 跨境家庭共建香江计划」成就卓着,马会的捐助 让一班跨境学童在深圳亦能得到支援,不用于週末长途跋涉来港参加补习班和兴趣班,学童的家长也有机会在内地体味香港文化,即使日后来港定居、生活或工作也 不会与社会脱节。

为了评估计划成效,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于2013年中旬进行了服务成效研究,发现 逾八成半曾接受家长语言培训服务的家长,对英语及广东话的掌握有显着提升,更能帮助学童的日常功课;接近全体跨境学童在参与英语补习班后,英文读写技巧有 显着提升;家长亦反映功课辅导班有助舒缓跨境学童的功课压力及行为问题;超过八成受访家长认为亲职效能教育有助增犟亲子关係,而跨境家庭互助网络小组及活动有助家长及子女深化对香港的认识。

 

个案分享

在 10 多年前与儿子在广州居住的陆姑娘,现在定居香港的她说 10 多年前还沒有跨 境学童,但有很多等拿单程证家庭团聚的妈妈和孩子。妈妈最担心的是孩子到香港唸书时英文跟不上要被迫留级。陆姑娘很开心她儿子当时在广州上了同样由马会贊助,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为准赴港定居人士开设的英文班后,到香港读书不用留级,今天还在澳洲唸大学。她还在广州认识了相同背景的妈妈,来港定居后不用傍徨,更互相帮助照顾小孩子、找工作,直到现在还常有联络。

跨境学童家长郭女士坦然不谙香港的教育制度,无论选学校或学校的课程都不了 解,全靠中心的资讯和补习班让她和儿子可以轻松地应付香港课程。对比其他沒有 中心帮助的家长要花大笔中介费去选校和补习,她自觉很幸运。而儿子参加完中心 的英文班和适应课程后,对掌握香港的功课变得得心应手,很感谢中心各工作人员的悉心教导。

跨境学童也是香港人,将来都有机会在香港工作回馈社会,尽早支援可让他们融入香港社会,建立对香港的归属感,成为两地的共融大使,未来的社会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