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社家庭學院
學院成員
國際社家庭學院諮詢委員會
- 主席 - 鍾思源醫生
- 委員 - 李宗德博士
- 委員 - 林肇基先生
- 委員 - 劉玉琼博士
- 當然委員 -邱浩波先生(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行政總裁)
- 當然委員 - 陳蘇陳英女士 (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 國際社家庭學院 服務總監)

國際社家庭學院之友策劃小組
這是一群熱心的學員。他們協助策劃、籌備和推行家庭學院和家庭學院之友的活動。

教學小組
-
陳蘇陳英女士 - 教育碩士, 註冊 社會工作者
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
國際社家庭學院
服務總監陳蘇陳英女士於1990年初完成由加拿大溫哥華「加西家庭治療學院」舉辦的兩年家庭系統治療課程,開始研習「博域家庭系統理論」。她參與美國華盛頓特區「博域家庭研究中心」所舉辦之「博域家庭系統理論及應用」的訓練課程達五年。自2013年起,陳女士更參與「博域家庭研究中心」的家庭研究小組,繼續深造此理論和其應用。陳女士現為「博域家庭研究中心」 之「促進博域理論發展」委員會成員,旨在促進教學和與世界各地之博域理論訓練中心的聯繫和合作。陳女士曾於「博域家庭研究中心」 之51及55屆週年研討會 (分別於2014與 2018年舉行) 演講,亦於2015年8月於美國賓夕法尼亞悵州之匹茲堡市舉行的第一屆博域家庭系統理論國際會議擔任其中一位主講嘉賓。她亦曾到美國德州、台灣及中國講學博域理論。陳女士並任第二屆博域家庭系統理論國際會議的統籌主任。此重要會議於2018年5月17-19日在香港舉行,有超過300位參加者及37位講員出席。參加者和講員來自14個國家和城市。
陳蘇陳英女士有多方面的訓練。除了是家庭治療師,她也受訓社會工作 (香港大學社會科舉學士) 及輔導 (多倫多大學教育碩士) 。她從事個人與家庭輔導及專業培訓超過20年。擅長處理親子關係、婚姻、性困擾、生育、個人成長、情緒、哀傷、人際關係、及文化適應等範疇。陳女士為香港大學榮譽助理教授,自2002年教授及督導社會科舉碩士(輔導) 課程學生。陳女士為香港專業輔導人員協會之認可督導和副院士,亦是香港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認可督導。
自國際社家庭學院於2002年10月成立以來,陳蘇陳英女士不斷提供訓練課程與工作坊,教導以系統思維去理解關係、和如何應用「博域家庭系統理論」於輔導、工作關係和家庭。陳女士並按博域理論發展了「平靜安穩家長課程」予社區人士,及與非政府機構合作發展了家長課程予有濫藥子女之父母。她對培育家長的情緒成熟或自主以促進與子女的聯繫尤為熱切和有心得。
-
趙芊嵐博士 - 註冊社會工作者
請參考英文版
-
李恩意女士 - 輔導碩士
李恩意女士於2006年在澳洲修讀輔導碩士課程,並首次認識「博域家庭系統理論」。 2010年至今,李女士一直積極參與國際社家庭學院舉辦的各類課程、工作坊和大型會議。她亦為國際社家庭學院之友策劃小組成員,在策劃小組成立之初已協助舉辦「學院之友」活動,並協助舉行博域理論會議等。
李女士為法律學士(榮譽)、英國語言及文學學士、美國文學及文化碩士、和輔導碩士。她專長於婚姻與家庭關係輔導、親職教育、個人輔導與心理治療、和職場輔導。李女士於香港私人執業,她運用「博域理論」作為輔導工作的主要架構,因為只要有一人了解相互作用的影響,就可令整個家庭與工作單位產生重要的改變。
李女士於新加坡、香港、英國和澳洲居住多年,她曾見證此理論在不同文化、不同環境下均能派上用場。她一直熱心傳揚「博域理論」的知識,並藉此促進社會大眾關係與精神上的健康。
-
梁少玲女士 - 社會科學碩士(輔導)
梁少玲女士為香港專業輔導協會(HKPCA)會員及認證輔導師(CCoun),專長運用「博域理論」處理個人發展、親子關係、婚姻、成年人的情緒與人際關係、長者情緒、家庭關係、及臨終關懷等範疇。梁女士在就讀於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碩士課程(輔導)時開始接觸「博域理論」,在港大學習過不同的輔導理論後,她繼續深入研習「博域理論」,並開始在日常生活與臨床輔導時運用該理論。梁女士於2013年開始加入國際社家庭學院Think Tank 委員會,一直協助學院舉辦活動及教學等。
梁女士擁有豐富商界經驗,曾任職本地與國際媒體機構,在不同文化環境中工作。此外,梁女士亦為香港中文大學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在商界中得到的經驗與訓練,使她對人類各種不同的關係有更深切的理解。
-
謝少蘭 - 社會科學碩士(輔導), 註冊社會工作者
謝少蘭女士是一名註冊社會工作者,於一間非政府機構從事學校社會工作服務。她學習「博域家庭系統理論」始於2009年,當時她正在香港大學修讀社會科學碩士課程,這個正規而密集的課程訓練,為她學習家庭系統理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畢業後,她於國際社家庭學院繼續學習「博域家庭系統理論」,透過不同的課程、工作坊、督導小組及研討會等,鞏固所學,並於2013年加入國際社家庭學院之友策劃小組,協助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予家庭學院之友。
她運用「博域家庭系統理論」於學校社會工作及個人的生活中,例如:個案輔導、工作坊、家長講座等等。透過「學與應用」的過程,她體驗到運用家庭系統理論於輔導工作和個人成長的正面轉變。透過2013年與家庭學院導師和學員參加由澳洲家庭系統學院舉辦的研討會及於2014到訪台灣交流「博域家庭系統理論」於當地華人社會中的應用,更促增她靈活運用「博域家庭系統理論」於輔導及學校的工作。她善於處理青少年的心理、行為及家庭關係,以及推行家庭教育。
-
余吳小明女士 - 社會科學碩士(輔導)
余吳小明女士(Janis)是一位家庭輔導員。她在多間跨國企業任職傳訊及市場推廣長達二十多年,其中十年為亞洲地區的管理層,對人際關係有著深刻的理解。擁有豐富的跨種族和跨界別的溝通經驗。
Janis精於研究家庭和職場中的互動,自2012年以來一直運用博域家庭系統理論為個人及家庭成員提供輔導服務。近年她致力與在職人士分享經驗,並且為香港和新加坡的管理人員提供相關培訓。
此外,Janis是國際社家庭學院(香港)的教學成員之一,定期開辦各類型的課程和工作坊,對象涵蓋父母、專業及教育界人士,並致力在不同活動中分享如何在日常生活體現和運用博域理論。
Janis持有美國德州州立大學傳訊系榮譽學士學位,之後在香港大學進修,並取得社會科學榮譽碩士學位,主修心理輔導。她亦考獲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的基本證書課程。
參考文章﹒第二屆博域家庭系統理論國際會議:摘要,Family System Forum,夏2018, vol. 20, Number 2, 6-8 & 11頁。https://lnkd.in/fQd2KrK